西楚霸王项羽_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

       今天,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西楚霸王项羽的今日更新,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。

1.为什么称项羽为西楚霸王?

2.你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

3.项羽为什么叫西楚霸王

4.项羽勇猛过人,力能扛鼎,他扛的鼎有多重?

5.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

6.垓下之战中,韩信是如何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的?

西楚霸王项羽_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

为什么称项羽为西楚霸王?

       谢邀。

       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情英雄,他武艺超群,膂力过人,勇猛善战,对秦的战争中,他率兵背水结阵,破釜沉舟,一战击败秦军主力,逼的秦军大将章邯、司马欣、董翳率残余秦兵投降。

       但项羽为人过于宽厚,不但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,而且还封刘邦为汉王。

       就连秦国降将章邯、司马欣、董翳也分别封为雍王、塞王、翟王,被号称为“三奏王。”自己的心腹爱将英布更是封为九江王。

       但人一但被封王,有了地盘有了军队便也有了野心。

       很快,汉王刘邦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反出了汉中。

       在刘邦项羽决战当中,就连项羽的心腹爱将,九江王英布在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之后,选择了联刘攻项,挥兵杀向了自己旧日的主人,而刘邦得了天下之后,立即除掉了英布。

       毛主席在渡江战役之后,写了一首诗:

       “钟山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狮过大江。

       虎据龙盘今胜昔,天翻地覆慨而慷。

       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”

       这霸王指的就是项羽。

你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

       说起霸王,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西楚霸王项羽,霸王几乎成为项羽的专属词语,是对项羽个人的尊称。 说起霸王这一称号,还要从春秋时期的王霸之业说起。春秋诸侯的梦想是称霸诸侯,做众诸侯之上,周天子一人之下的诸侯长。到了后代的霸王,基本上就是万王之王,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。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三人称「 ”霸王”,西楚霸王实至名归千古无二,西秦霸王也当得上霸王之称,但是南楚霸王就名不副实沦为笑谈了。 西楚霸王:项羽力能扛鼎,武力出众,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,反抗暴秦。巨鹿之战,背水击破章邯率领的秦朝主力大军,攻入关中,杀死秦王子婴,灭亡大秦帝国。自称西楚霸王,分封十八路诸侯王,成为真正的万王之王。后齐、赵诸侯叛乱,项羽率军前往平乱,刘邦趁机出兵夺取关中,掀起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。后在垓下四面楚歌,突围至乌江,霸王别姬,自刎于江边。项羽之神勇,千古无二,成为无人超越的霸王。 西秦霸王:薛举凶悍善射,骁武绝伦,有万夫不挡之勇,家财万贯,喜欢交结边地豪杰,称雄于北方边地。大业十三年,正式起兵反隋,自称西秦霸王。兵锋甚锐,所至之处无城不破。薛举袭破隋将重兵把守的枹罕城,接着又略取鄯、廓二州之地。不过十天,尽据陇西之地,拥兵十三万。后其子薛仁杲攻克秦州,薛举便将都城从兰州迁至秦州,从此雄踞陇西。公元618年,薛举亲自带兵与唐军交战,在浅水原击败秦王李世民,俘虏唐将慕容罗睺、刘弘基等人,正欲乘胜直取长安,突然病逝。薛举的勇猛也堪称霸王的名号。 南楚霸王:唐肃宗乾元二年八月十二,唐朝襄州将领康楚元联合张嘉延起兵作乱,占据襄州城,襄州刺史王政逃到荆州。康楚元自称为南楚霸王,割据襄州。八月廿五,唐肃宗派将军曹日升到襄州安抚康楚元,表示贬王政为饶州长史,任命司农少卿张光奇为襄州刺史,康楚元不同意投降。康楚元的兵众达万人,商州刺史韦伦发兵讨伐,在邓州驻军,招抚叛军,率军进攻,活捉康楚元。缴获了被康楚元掠夺的租庸二百万缗钱,荆州与襄州平定。十二月十三,韦伦把康楚元送到朝廷,康楚元被处死。康楚元武艺平平,战绩平庸,虽然自称南楚霸王,确是徒有虚名,一败涂地,称霸王四个月即身首异处,沦为笑柄。 自此之后,再无人称霸王。可能是霸王的戾气太重,就像武安君一样,一般人都降不住。有霸王之勇的人,没有了称王的机遇;称王的人,却没有霸王的万夫不挡之勇。 自唐以后,最接近霸王的人,恐怕就要数五代时期的十三太保李存孝了。李存孝天生神力,武艺非凡,勇猛过人,天下无敌。跟随晋王李克用南征北战,常将骑为先锋,未尝挫败,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,成为了李克用的左膀右臂。可惜后来李存孝背叛晋王,被李克用筑成沟堑围困,深沟高垒,无法靠近,李存孝非常被动,城中粮尽投降,被李克用车裂而死。假使李存孝隐忍待命,或许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后,还有机会称王称霸。

项羽为什么叫西楚霸王

       项羽,一个悲剧的英雄。 有人说他是“妇人之仁”。他在鸿门不但没有杀了刘邦,反而招待其一起喝酒,在自己谋士的再三暗示下无动于衷,最终放走了刘邦。以致后来被刘邦逼地无路可走。 但也有人说他是显示出了他的“君人之度”。认为:他在自己的地方杀人,不武;而暗杀刘邦在自己的营中,属于谋杀,不是他的本性所为。显示出了他的“军人之度”。 这两种对项羽的说法,个有个的道理。 但我认为项羽有一点是肯定的,就是他很重视感情的:他对士兵犹如自己的兄弟一样,哪个战士受伤了,他回送药送饮,问长问短,甚至会为死去的士兵流泪。有人说这是他“妇人之仁”的特点,我却不大赞赏这种说法。不能把人的善良都绘声绘色地说成这个人是“妇人”。当他血战沙场,溃败秦军,焚阿房宫的时候,他的“妇人之仁”还能找到吗?这又说明了什么?只有一个观点,就是项羽是上述两种性格的综合。 而他在别人眼中,除会拼、会杀、会哭、会被感动之外,还有什么?还有自信,成功的人都是有自信的。失败只有一个,那就是放弃自信心。在那个年代,力量和谋略各占半壁江山,直到现在也如此,有时候谋略会大于力量,赤壁之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。 在我眼中,项羽一直都是个英雄,虽然他失败了,但他在众人的心中,永远都是胜利的。

项羽勇猛过人,力能扛鼎,他扛的鼎有多重?

       项羽叫西楚霸王的原因是项羽定都“彭城”,故号“西楚”,“霸”字为仿效“春秋五霸”而得来,“西楚霸王”是项羽给自己封的名号,项羽是中国古代起义领袖。

       项羽是秦朝末年政治家、军事家,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。勇猛好武,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,反抗秦朝。后,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,史称“楚汉之争“。自恃武力,刚愎自用,弑杀楚义帝,猜疑亚父范增,终为刘邦所败。

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

       项羽勇猛过人,力能扛鼎,他扛得鼎传说之中是上千斤,但是其实推测也就400多斤,因为目前出土秦朝最重的鼎也就212公斤。当时的鼎是用青铜铸造的。

       其实很多历史典故都是夸张宣传出来的,主要是为了造势,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带领众人干出一番大事业,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,也是给自己一个响当当的名号,可以收买人心,师出有名。古代最讲究的也就是师出有名了,这样才能一呼百应,万人云集,“人和”才能站在自己这边,大事才可成。霸王举鼎是其中之一,刘邦梦里斩白蛇也是之一,鱼腹藏书,篝火狐鸣“大楚兴,陈胜王”也是其中之一。

       话说回来,来看看勇猛的西楚霸王项羽,他是如何举鼎的?根据历史典故描述:秦朝末年的时候,农民起义不断,项羽在江南起兵,但是力量不足,想联合更多人来反抗的时候,就找到了恒楚,恒楚嚣张的说“我家院子里有个大鼎,上千斤,你举的起来吗?”,结果项羽现场打脸,轻松的举起大鼎三起三落,说明我不仅能举起鼎,而且还有余力。这就很厉害了,霸王的威名传出去了,人们纷纷投靠项羽,这场作秀很成功。

       还有一点,尤其重要。项羽之所以去举鼎,而不是去举石头或者其余的东西,背后的含义是很深的。鼎是权利的象征,得九鼎着得天下,项羽要去举鼎来造势,说明他对天下有所图,可以号召更多的人。而且之前秦朝也有一位君王也举过鼎,但是失败了,那是因为秦武王举的是大禹铸造的九鼎之一的雍州鼎,那个鼎上千斤,结果秦武王举鼎失败而死。项羽要反秦,也利用了这一点,你秦朝先王举鼎失败,不能定主中原,那么今天我项羽就给整个厉害的,我也来举鼎,并且举着鼎三上三下,足以证明自己要胜于秦。至于鼎的重量可以减少,反正让手下的人多加几倍传出去呗,造势就是要玩心理战。

       于是霸王举鼎的故事便从此诞生了,项羽开始了他的反秦大业,西楚霸王的威名也流传至今。

垓下之战中,韩信是如何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的?

       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

       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,他和他的叔父项梁一直都想恢复楚国。

        项梁能文能武,在会稽郡结交了许多人,一听到陈涉起义了,不到几天,就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。这支队伍打过了长江,又渡过了淮河,一路上又有很多支队伍投奔了项梁和项羽。

        项梁找到了楚王的后代,把他立为楚怀王。不久,秦国大将章邯发动了一次猛烈的反击,项梁在这次大战中被杀死了,项羽愤怒极了,立志要给叔父报仇。

        项羽作战勇猛,在巨鹿(河北平乡县)大战中充分显示出来,名声大振。他首先切断秦军运粮的道路,把秦军的兵力分割成两部分,然后再向秦军猛攻。

        他率兵渡过河以后,命令将士: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,把军队做饭的锅全砸了,把渡河的船全沉了(成语?破釜沉舟?就是来自这里。釜是锅子),项羽对将士们说:?这次打仗,有进没退,三天之内,一定要打败秦军!?他的勇气和决心,对将士们起了很大作用。楚军把秦军包围起来,在项羽指挥带领下,将士们越战越勇,真是以一当十。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,杀得秦军死的死,逃的逃,活捉了秦将王离。

        其他各路攻打巨鹿的起义军人马,都怕秦军,不敢正面进攻,都在观望,听到楚兵震天动地的喊杀声,登高看到楚兵横冲直撞杀进秦营,都吓得伸出了舌头,屏住了呼吸。当战斗结束后,项羽请他们相见时,他们都跪在地上,爬着进去,连头都不敢抬。他们说:?上将军的神威真了不起,自古至今没有第二个,我们情愿听您指挥。?从那时起项羽实际成了各起义军的首领。

        项羽作战十分骁勇出了名,但是他脾气暴躁,杀人太多。例如:秦国大将章邯后来率兵投降了项羽,但在进入咸阳(秦国都城)前,项羽知道投降的秦兵情绪不稳,怕管不住降兵,结果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外,一夜之间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缴了械,统统活埋在大坑里,所以他的残暴也出了名。

        项羽居功自傲,后来干脆把楚怀王放在一边,自称西楚霸王,还自作主张分封有功将领。由于他自身的缺点,又不善用人,使周围一批谋士有才干却不得发挥,有的去投靠了刘邦。结果被由弱发展到强的刘邦设下了十面埋伏,把他包围在垓(gāi)下(安徽灵璧县东南)。

        这一天晚上,被围困的项羽在大帐中,愁眉不展,汉营兵士的歌声伴着阵阵西风吹来,项羽一听,四面唱的都是楚人的歌,不觉愣住了。他感到自己大势已去,说:?完了,难道刘邦已经打下我的家乡西楚了吗?汉营中怎么会有这么多楚人呢??

        当夜,他跨上乌骓马,带了八百个子弟兵突围。一路上,与追兵厮杀,兵士们伤亡很多,到了乌江(安徽和县东北)边时,只剩下二十六人了。

        ?

        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,亭长劝项羽渡江,回家乡去。项羽苦笑说:?我率八千子弟兵起兵,今天只有我一人回去,我有什么脸再见父老乡亲。这是天叫我灭亡,不是我打不过他们。?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,和二十六名兵士拿着短刀,又跟追上来的汉兵肉搏起来,杀了很多汉兵,二十六名兵士全部战死。项羽身负十几处伤,在乌江边拔剑自刎,这个威震秦兵,有万夫不挡之勇的霸王,在四面楚歌声中,结束了自己的一生。

       垓下之战,是刘邦军团和项羽军团的一次总决战。在总决战之前,项羽军团还有10万人马。韩信组织了30万人马,把项羽团团包围起来,但几乎没有预想中的绞肉机式的惨烈厮杀,项羽军团就迅速失败。项羽只带着八百人突围。最后突到乌江边的时候,项羽身边只有28骑。这时候项羽意气尽失,拔剑自刎。

       说起来项羽有10万人马,而且楚军向来以少胜多,战无不胜。如果项羽这10万人马和韩信的30万人马正面对决。韩信绝对不是项羽的对手。那么,为什么项羽并不组织大战,就丢掉自己的那10万人马,仓促突围呢?就算当年赵括在长平之战中,被白起围困起来,又截成了几段。赵括依然组织军队进行了五六次突击。直到赵括身亡,赵军才投降。项羽难道连赵括都不如啊?

       我认为项羽之所以最终失败,是他有几个严重的误判。

       一、项羽误以为刘邦真的要和他共享天下。楚汉战争发动的初期,项羽其实一直没有和韩信有过正面对决,他所打的都是刘邦的军队。而刘邦在和项羽对决的时候,几乎每次都是失败。不过刘邦虽然多次失败,但是他有效地把项羽的军队给拖住了。让韩信可以在外围自如地灭魏,破赵,败齐。迅速之间,就打下了一大片地盘,一下把自己的威名打出来了。

       而项羽这边呢,虽然多次打败刘邦,但刘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强,总是会又活过来。等到韩信那边把该打的都打败了,回过头来围攻项羽的时候。项羽虽然还没有和韩信有过什么交手,但其实他心里已经害怕了。也就在这时候,他提出了划定鸿沟为界,分治天下的想法。

       当时刘邦是同意了的,而且确实也在收拾行囊,准备往西回撤。不过这时候,张良与陈平给刘邦出主意,让他乘胜追击,“宜将剩勇追穷寇”。所以刘邦集结部队,朝项羽追击而去。刘邦的这一追击,给项羽的冲击是挺大的。他完全没有准备,他的士兵们也早已厌战,正准备回家过太平日子。这种没有准备,心慌意乱,又仓促应付的战争,显然是注定不会有前景的。

       二、项羽误判了天下诸侯都在同仇敌概打他。当时除了刘邦和韩信的军队围攻项羽外,彭越与英布的军队也合围过来。这让项羽错误的以为,天下的诸侯都在合起来打他。事实上他没有想到韩信、彭越、英布这些人,其实和刘邦是貌合神离的。他们先前并不听刘邦的话,并没有参与合围项羽的行动。刘邦在和项羽一开始打的时候,又被项羽打得节节败退。

       最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,给韩信和彭越划分了地盘,他们的精神头来了,才参与到围攻项羽的行动中来的。项羽要是了解了这样一种情况,采取相应的对策。比如鼓动韩信、彭越、英布趁机拥兵坐大等等,他还是有机会的。但是项羽没有这些行动,没有分化刘邦集团。而是一个人和刘邦集团的所有人硬拼,把自己放在孤立的位置上。

       三、项羽误判了他的军队都背弃了他。韩信在把项羽包围起来以后,并没有马上和项羽作战,而是继续和项羽打心理战。他的心理战有两条:一是四面楚歌,二是拔旗易帜。应该说,四面楚歌和拔旗易帜,确实让项羽的军队里面有不少人逃跑。但是相对于项羽的10万人来说,这逃跑的其实是少数。我为什么说是少数呢?因为最后项羽在突围以后。楚军因为群龙无首,被汉军基本捉光。

       当时,汉军一共杀了楚军8万人,还有很多是没杀的。所以算起来,真正逃跑的,可能也就是几千人。项羽当时面对这样一种情况,他实在应该冷静分析,及时地处理这个问题。可是那时候他在干什么呢?他并没有出去巡查,并没有斩杀一个逃兵,以儆效尤。而是躲在军帐里,唱什么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”这种让人灰心丧气的歌。而且还和虞姬搞得缠绵悱恻,演出了一场《霸王别姬》的好戏。

       你是楚霸王啊,你还有数万人马呀,这些人还都对你忠心耿耿啊,你为什么要意气用事,丢掉这些兄弟们,只带了800人突围逃跑呢?你把兄弟们丢在那里,任由汉军宰杀,应该吗?可以说,项羽确实是严重的误判了他的军队对他的忠诚程度,因此当了逃兵。项羽最后逃到乌江边上,本来他还可以东山再起。可是因为一系列的误判,让他心里产生了巨大的绝望,最后拔剑自杀。(

参考资料:

《史记》)

       好了,关于“西楚霸王项羽”的话题就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“西楚霸王项羽”有更全面、深入的认识,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。